育儿指南

英国科学家用了70年,研究了5代人,得出了一个看似无用的结论

有人曾经在我的文章下面评论说:怎么孩子养的好出来说的是你们,孩子养不好出来说的还是你们这些心理砖渣。”

我当时没有回复,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喜欢分享干货的三娃妈妈,然后才是心理咨询师。无论是作为妈妈还是心理咨询师,我觉得当我看到一些问题并且能找到他可能成立原因的时候,我愿意把这些东西分享出去,来防止同样的错误产生,这就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英国科学家用了70年,研究了5代人,调查了70000多个孩子之后得到一个在很多人看来一样是无用的科学育儿的结论。

之所以说它无用,是因为他们调查的结论是我们几乎都知道的事情,这个庞大的调查最后出了两个结果:1、家里要有钱,2父母很重要。

看到这两个结论是不是觉得心理学家都很无聊?

研究半天就得出这么个结论,这还用研究吗?

当然要!

科学的研究结果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问题的因果关系,让我们在不具备某方面条件的时候,一样能科学育儿。

先来说一个出生在贫寒家庭的哈弗教授的案例吧。

这位哈弗教授的妈妈是一个贵族家庭的保姆,她看到了女主人天天给自己的孩子读书,带自己的参加各种活动,保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女主人要这么做,但是在她的观念里认为女主人读过很多书,有很好的修养,这样做总归是没有错的。

因此这位保姆每天下班回家之后,就和自己的矿工丈夫一起跟孩子读书,带他们做游戏,他们没有钱去参加各种上流活动,但是主人去的那些博物馆,科学馆他们则有计划的带着孩子去感受,因为那里是免费的。

后来这位保姆的三个孩子,一个是哈弗教授,一个是医生,还有的一个是律师,他们都超越了父母的阶层,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保姆虽然没有钱,她无法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经济基础,但是她却可以选择自己做什么样的父母,是像他们居住的社区里的人一样,除了抱怨就是打孩子,还是学习自己女主人给孩子读书,她选择了跟随积极的榜样,最终她的孩子成了成功人士,有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自己的路。

对于育儿我们都很焦虑,无论有钱,没钱,焦虑可能是育儿过程中的最大主色调了,我们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胎教,早教,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生怕孩子落后,甚至有人为了孩子学的更好弄得自己债台高筑。

为在新浪看到过一个新闻,报道说:

南京一位李奶奶,为了给孙女上英语培训班,不但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向好友借了几万块,只是为了今早培养孩子的语感。

其实我们恰恰忘记了,当我们焦虑浮躁的时候,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越是盯着他,他越是容易出问题。

我们这个时候真正要做的,不是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去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无数科学家已经证明,当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时候,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我们只能带给孩子压力,养出一个残缺”的孩子。

只有正视自己的基本状况,先做好自己,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去育儿就好了。哪位保姆没有上过学,也没有试图用高利贷去满足孩子所有的兴趣班,她选择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坚持去做,最终她成功了。

在英国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父母负责任,关心小孩就可以培育出不错的孩子。

当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需要认真倾听,积极的给与回应,带他们出门旅行,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东西,在跟他们谈话的时候,多表达对他们的鼓励。

看到这个研究结果是不是有些想笑了,咱们再说说让大部分人想哭的第一点:家里要有钱。

好像这一点尤其不需要研究,毕竟我们谁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现在是国家义务教育,以前没有义务教育的时候,没钱就上不起学。但是现在是有钱的可以买学区房,可以游学,可以买进入耶鲁大学的名额,只要有钱,不参加高考也没有问题。

可是问题来了,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经济实力去买进入名牌大学的名额的,我们普通大众怎么养育孩子呢?

父母越有钱越好的后面有一个细节化的要求:研究发现早期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而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基本上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达到的。

在这个社会被饿死几乎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差别在哪里呢?

父母的情绪!

父母情绪平和,家庭环境温馨,就是给孩子最有利是早期发育条件。

这个条件很难达到吗?

我想大家可能都很清楚答案,我们可以不用成为某个省的首富,也不用家财万贯,我们只要有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努力给孩子创造适合他的成长环境这就够了!

也许下一个哈弗教授就是你培养出来的!

科学而无用的结论,最有用的地方就是让我们有榜样可以依从,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可以看到前方的亮光,让自己坚定的走下去。

我是三宝美妈,喜欢分享干货的二级心理咨询师,左手带娃读书,右手育儿科普,有故事不喝酒的中年少女妈咪。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