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阅读打卡中,孩子的朗朗书声听上去很美,但你知道它的副作用吗?

阅读打卡中,孩子的朗朗书声听上去很美,但你知道它的副作用吗?

在《还在要求孩子看书时指读?当心孩子上学后连试卷都读不完》中,我们讨论过了一边指边读出声的阅读方式指读”,这一篇,接着这个话题,讨论朗读。

就现状看,和指读一样,朗读也在儿童阅读活动中占据着相当显著的位置。

作为一种大声读书”的活动,朗读以两种形态进入孩子的阅读生活,一是父母让孩子朗读,二是父母给孩子朗读,前者作为培养孩子自己读”的重要方式,后者作为亲子共读”的重要形式,都备受推崇。

让孩子朗读”和给孩子朗读”的父母,大多受到《朗读手册》、《为爱朗读》等畅销阅读和家庭教育图书的启发,并为电视媒体享有相当高收视率的朗读节目、相当频繁的朗读活动所鼓舞,对朗读帮助培养孩子阅读的作用抱有相当大的信心。

但真心爸妈认为,在培养孩子自主阅读时,两种形态的朗读,负面作用都大于正面作用。今天先说让孩子朗读”。

孩子的朗读现状

一些使用指读方式培养孩子阅读的父母,在孩子识字量已经比较大,不再需要指读之后,会要求孩子在阅读时朗读”。另外一些没有使用过指读方式的父母,也会要求孩子在达到一定识字量之后,用朗读”方式阅读。

我们经常遇到一个经典”提问:

孩子阅读时老丢字落字,我该怎么帮他?

发现这个问题的父母,就是要求孩子读书出声,以供大人监督他在阅读时有没有偷懒和偷工减料的。

我们常见的阅读打卡”视频中,相当比例的孩子也是举着书,像语文课上读课文那样朗读。

这些现象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误解,就是把阅读”和朗读”等同起来,认为在朗读就是在阅读、孩子今天的朗读会导向明天的阅读。

为爱朗读

阅读和朗读是完全不同的活动

阅读是通过视觉接收文字、图表、公式等形式的符号,通过大脑进行吸收、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思的过程,注重的是信息的获取。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注重的是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包括语音、语气、语调、节奏等等。

学校语文课程中,老师为培养学生的语感、对文章情感和美感的理解力、以有声语言表达文字的能力,会要求学生做大量的朗读练习;

电视媒体为吸引观众,会借助朗读的表现力、感染力,推出表演性的朗读节目;

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朗诵活动,作为深具文艺性的活动备受欢迎;

在部分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朗读或者朗诵诗文也常常被作为聚会主题或者聚餐的余兴节目;

也有相当多的读书人,喜欢寂静无人时或高声朗读或低声吟诵,并视为一种身心之乐。

但无论在上述哪种形式下,朗读者朗读时都并不以信息获取为目标,也就是说,他们在做的只是朗读活动,而不是阅读活动。

阅读”和朗读”虽然都名为读”,朗读也经常被纳入阅读中讨论,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活动,阅读不需要朗读,也不包含朗读;朗读不需要阅读,也不包含阅读;如果不是刻意要求在阅读时必须声情并茂读出声音,两者甚至毫无相交之处。

真正的阅读,是默读,是安静地读,不读出声,也不做唇读”。我们见过哪一个有阅读习惯的成人,是每天抱着一本书坐在椅子上大声朗读的吗?

育儿基本( 2 )

以朗读替代阅读,会将孩子导向不会阅读

和指读一样,要求孩子阅读时必须朗读,也会让孩子习惯于只要阅读就必须出声,不出声就不能读,如果实在不能出声,他就做同样效率低下的唇读,同时造成孩子的阅读速度难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严重受限。

而且,要求孩子必须读出声来,会让孩子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把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而不是从文字中获取信息上,他读到的内容很容易只经过了嘴巴而没经过脑子,即所谓有口无心”,孩子从读物内容中获得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

孩子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朗读练习,但目的是提升朗读能力而不是阅读能力,父母不能要求孩子用朗读替代不出声的、真正的阅读。

不学会默读,孩子永远学不会阅读。

作者简介: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 ¥39 购买 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29.9 购买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1)》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育儿基本(2)》,分享真心爸妈与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