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为什么说孩子学不会是教的人笨,家长读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作为一个非育儿专家的人来说,写育儿题材可能不见得有多么让人信服。但是我愿意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因为我始终觉得在中国,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而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如果只有一个,那是一种失败。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和进行思考研究的人,我们的社会有一套标准,但是并不是说这条标准就是圭臬。早在几千年前的孔子就懂得因材施教的道理,今天我们又怎么会愚蠢地去相信教育只是简单的流水线就可以成功的呢?

关于因材施教,孔子的故事和金庸的小说都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果然的万世师表,教师的楷模,他并没有用一种方法去教每一个学生,而是根据每一个人的不一样的性格,去跟他们配置合适的教材。

而金庸写的《射雕英雄传》里的主人公郭靖,则是他所有小说主角中资质看起来最愚笨的,但是他的江南六怪师父们,虽然六个人用了六种方法,却因为根本没有考虑过郭靖这块材料自身适合什么方法,搞得个个脾气暴躁,恨自己教了一块废柴。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还是同样一个道理,就是学不会不是学的人,而是教的人笨,而马钰恰恰看出了郭靖的优点,知道用什么方法最适合他。

郭靖其实并不是一个愚笨的人,只是在开窍之前他的师父们没有找到方法。郭靖心静如水,非常适合练习武功,只是江南七怪不会教而已。何为天才?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曾经谈到过天才的看法,他说,何为天才呢?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就是天才。

郭靖恰恰就是一个特别能够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的人,特别适合练习内功。因为练习内功,必须做到心静如水,一点杂念都没有。所以他跟着马钰学内功很有效果。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全真派是一个大派,全真派的武功都是经过了考验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就是说全真派的内功是当今武林上非常厉害的内功。

而江南六怪就如同今天某些家庭里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部上阵,各有各的看法,每一个人都想把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教,而没有一个人仔细考虑过孩子本身的条件,到底适合什么方法。

学校的老师也是如此。大约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谁不希望轻松一点,用一个方法教五十个孩子,肯定比五十个方法交五十个孩子,况且你也没办法要求你的孩子遇到的老师个个都是十项全能的武林高手,怎么教都没有问题。所以最终还得落到你自己身上。

有人说,孩子努力是自己的事情,没错,但是孩子是你的,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父母就是你的子女跟你有血缘关系,不要以为把孩子放到一个好的学校就一劳永逸,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对他的信任、认可和了解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在他还没有独立之前,你可以帮助他成长和让其独立,但是不能对他忽视,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即便有共同点,仍有独特之处。老师跟家长不一样,他们虽然敬业,但是也精力有限,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不平庸,那么你就不能放弃你作为家长最主要的权利和义务,就是你必须在孩子自我意识完全被激活之前,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这里千万不要误会是让你代替学校传授知识,而是如马钰一样,发现自己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帮他打好内功基础。你的孩子在学校里虽然接受了相同的知识,但是他如何消化吸收,却肯定会因人而异。

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但是家长要做的是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如何掌握学习方法。这就需要你对孩子真正的了解。他的性格,习惯,兴趣和心理活动等等。

可能对于家长来说这个时候你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家长,老师,能够谈心的朋友,心理学家诸如此类。所以孩子开始学习的同时,也是你充电的时候,我们都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的,生孩子只是一种自然规律,教孩子却需要你去认真学习。你的性格和脾气完全有可能再一次引领你的孩子走向成功或者跌入深渊。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其实作为家长,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能以子女为骄傲的,不过如果你自己都不是龙凤,还非要去驾驭他(她)成为龙凤,那么你就要看你愿不愿再一次学习成长。

如何成为优质父母,是相信同样作为父母的你和我必须去学习的事情

首先,接受”就是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无条件的爱,因为他们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你的预期的时候,你表现出来的某一时刻不再爱他、赞美他。

接着是界线”,孩子应该有分寸感和界线感,这和后面的一致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言行如一,而不是明明说着你再不听话,我马上离开超市”,自己却在超市采购了很久才离开,孩子就不会一次次地挑战父母的底线和界线。如果父母言出必行,那么界线的作用也就会削弱。

其次是允许孩子犯错或者受挫。孩子不犯错误和不遇到挫折那是不可能的,比如我的孩子,也仍在范一些小错:拖延,走神,开小差,有时候关注点突然不在应该的事物上,还有跟同学或者玩伴之间相处,总会有一些摩擦。

但是犯错和经历失败、尴尬等,都是基本的人生经历,犯错的时候正是孩子改正的最佳时机,如果她每次忘记拿作业本或者别的什么,父母都替他办了,那他就不会因此感到自责,而这种自责本来可以让他自己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正是父母过度的干预,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实践生活技能的机会,尽管有时候父母的过度干预是无意识的。

我会让他每天自己看好明天要带的课本,上学之前对自己说今天要遵守哪些纪律,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是因为要讨好谁,犯了错误接受惩罚是必须的,我会对他说,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可以帮助你督促你,但是自己不能自律,永远没办法成长,你一个人的一些犯错行为首先是让自己没得到任何益处和成长,其次影响了班级,更影响了老师,增加了老师管理时间,这种行为就要接受惩罚。

一次两次不见得他就能百分百记住,但是每一次他就会慢慢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尽量不能做的,慢慢的他内心就有了自律的种子,在要犯错之前,就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这个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因为他虽然也接受了责骂,但是并不了解它的后果和给自己将来带来的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就如同我们不知道一些未知的事情的结果一样,我们也会去试错。

只是成年人的世界和孩子有小的差别,我们思考会全面一点,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是需要有人提示的,只是在这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提示会越来越少,自己承受和担当会越来越多,这比简单的威胁和恐吓甚至打骂更有意义。

最后我认为言传永远不如身教。很多父母,包括我在内,多么希望可以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啊: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而不是,我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其实这跟掩耳盗铃”,因为我觉得作为父母有时候真的是自欺欺人,我们告诉孩子阅读最好,能增长知识,自己却拿起手机看电影。

我们告诉孩子打人不好,自己在孩子惹自己生气的时候却少有心平气和的谈判,而吼叫打骂。努力改变不是说说那么容易,我觉得你我当了父母应该感恩,感恩让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的机会,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这个过程虽然不易,但是千万不要拒绝去做。

所以现在我们来想一想,为什么说孩子学不会是教的人笨,也许你会更加清楚一些了。我们只有一两个孩子,难道努点力去找合适的方法还不能够吗?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棒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