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很多孩子就是这样被逼毁的,家长们快停手吧

很多孩子就是这样被逼毁的,家长们快停手吧

前两天和好久不见的老朋友聚会,一见面朋友就让孩子过来跟我们打招呼。

​孩子怕生,扭扭捏捏不太敢说话,似乎还在观察着周围环境时,朋友就有点耐不住性子了,语气变得有点强硬,你这孩子咋这么不懂礼貌。”

眼瞅着小孩马上就要哭了,我赶紧跟朋友说没事,可能孩子对我们不熟,熟了之后就好了。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里其实很是常见,让孩子主动跟叔叔阿姨打招呼、让孩子当着亲朋好友的面表演才艺……外向的孩子还好,能够欣然接受;若孩子比较内向,往往会让气氛变得十分尴尬。

为人父母后,都希望孩子能够优秀。但是,很多父母只是一味的以自己认为好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并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样往往会给孩子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一生。

今天萝克兔要和大家聊的话题就是别逼孩子做的几件事,各位家长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这样做过。

逼 孩 子 外 向


听朋友讲过一个例子,她们小区的一个小孩,每次出门玩耍时都不太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于是孩子妈妈就经常干预,想让孩子变合群,逼迫孩子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一起玩。

最后虽然孩子勉强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了,但是社交能力并没有进步,反而说话都说不利索了,总是结结巴巴。


家长



这其实就是逼孩子外向一个很常见的危害。

或许孩子本身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洞察事物的方式,但总是被家长这么逼迫,反而让他们对自己开始怀疑,融入群体中也会变得焦虑。

前不久,萝克兔跟大家分享过一篇文章《央视纪录片12年追踪: 对完美妈妈的执念,就像一部恐怖片》,里面的一个小女孩一一就是很多爸妈眼里内向、孤僻”的典型,但是她有着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


小朋友



在被问到为什么不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她直接说,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而且坚定的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十年后的一一长大了,也有了朋友,但是她还是很享受一个人的孤单和自在。

比起逼孩子外向,这种孩子自己喜欢的快乐不是也很好吗?


逼 孩 子 分 享

家里来了小客人,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人,这样的事情也不少见。但是很多时候孩子都不乐意,有的家长会直接采取强硬的手段,夺过孩子的玩具逼迫分享。

如果你也这样,赶紧住手吧!

这样既会影响孩子物权意识的建立,也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物权敏感期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开始进入物权敏感期”,这时孩子眼里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价值,其实一点都不比大人自己心爱的包、车的价值低,所以他不愿意分享也是很正常的,并不是自私。

此时,与其逼迫孩子分享,还不如想想其他方法让孩子主动起来。比如:


先让孩子自己满足。

孩子只有一个玩具,还让他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他当然会很难过。但如果玩具比较多,很多时候孩子还是愿意分享的。

可以在让孩子分享某个玩具的时候,提出代替方案,比如宝宝,把这个玩具给**玩一会,妈妈陪你玩**好吗?”


引导孩子平等交换。

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对方,对方也把他的东西分享给自己,这样的平等交换,孩子一般是可以接受的。

逼 孩 子 表 演

宝宝乖,来给叔叔阿姨们跳个舞”。

亲朋好友聚会,让孩子当着大家的面表演个才艺,场景简直不能再熟悉了。如果孩子天生爱表演,那这就皆大欢喜了,但若孩子比较内向、害羞,这……就是噩梦!


家长

若是父母认为这样能锻炼孩子的胆量,那真是大错特错,殊不知对于内向的孩子,这样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自闭,产生心理阴影。甚至本来还有一点艺术向往的,结果都被吓得放弃了。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家长在让孩子做这件事时不妨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可以提这样的想法,如果孩子不愿意就别去勉强,也不要因此给孩子贴上各种消极的标签,如孩子一次不愿意表演就说孩子胆小”没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父母要做的是认识接纳孩子的性格,多些引导和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即可,千万别是极端的逼迫。


逼 孩 子 认 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孩子已经对一件事认识”到错误了,都说了对不起了,但是下次或者没多久,同样的错误还是会再犯。

其实这或许并不是孩子已经知错了,只是习惯说对不起了。

而之所以这样,多数情况下也是父母各种强迫性的逼迫认错,以至于让孩子养成了认为说了对不起”就完事了的习惯。


玩具

回想,生活中孩子在犯错时,你有没有直接很严厉的训斥他说,你知不知错?”下次还敢不敢?”

在父母的情绪威胁下,多数孩子会选择妥协”。有的孩子甚至会把对比起”当做保命符”或者是口头禅,觉得说出这三个字,父母就会高兴了,实际上他们压根没认识到错误,这样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逼迫孩子认错,还不如在孩子犯错后给他自己反省时间。对于孩子还小的,父母也可以通过故事的方法来侧面的引导孩子主动认错和改错。

教孩子认识到错误本身,远比只会嘴上说着没有情感的对不起”更有意义。


孩子的成长过程,既需要家长引导,同时也需要家长同步学习。

家长生怕错过什么,生怕做错什么”的心理,十分正常。

但焦虑孩子的同时,父母不妨也试着接纳孩子的一些事实——没有百分百完美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

有句话叫,有耐心、有悟性的父母,才能收获一个枝繁叶茂的孩子”,送给大家。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